旅美随感
徐闻
已经是第三次去美国。
第一次是观光旅游,第二次是公务,这一次是旅游+专业考察。所以说它是专业考察,因为正式的旅游团队为9人,其中有8人是建筑师和规划师,而美国的接待方,虽然也是旅行社,但合约中要求地陪人员熟悉美国的酒店业和著名建筑。十二天的旅程,受益匪浅。
首先是旅游业发展很快。以拉斯维加斯为例,1992年我第一次去美国,曾为它的繁荣景象惊叹不已。而时隔十多年再去,已是面目全非,过去我拍过照片的许多建筑物,已经拆除,几座超五星级酒店拔地而起,如威尼斯酒店、金字塔酒店、巴黎酒店、纽约酒店等等,拉市的机场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,已跻身世界大机场前列。虽说有金融危机的影响,但街道夜间灯火辉煌、赌场人头攒动,看不到经济萧条的景象。在迈阿密,游艇已不再是富豪的专利,佛罗里达州1500万人,其中每4.5户就有一艘游艇,在迈阿密海湾,一眼望去,全是游艇的桅杆。
二是规划理念的变化。1992年我到夏威夷,主要是在火奴鲁鲁旅游,虽然一套波西米亚的文化节目颇有吸引力,但当时对沿海岸线过度密集的宾馆建设也有些困惑。而这次到夏威夷,最好的景区已不在火奴鲁鲁,而是毛伊岛,毛伊岛的旅游开发,坚持生态优先,充分保留原有的生态资源。酒店服务设施、高尔夫球场、热带森林、热带植物园、农田穿插布置,营造成真正的人间度假胜地。
三是市场化和品质的统一。旅游建筑,主要是适应市场的需求,有时在规划建筑的理念上不一定很完美。如将金字塔、巴黎铁塔、威尼斯水城、曼哈顿的高层建筑群堆砌到一个城市中,在规划上是很难接受的,但拉斯维加斯就这样做了。作为一个赌城,他的目标就是追求刺激和异样。另外一点,这些酒店并不是简单的模仿,在建筑中注入了新意。如金字塔酒店,外形看似金字塔,但中间是大空间,安排酒店的公用设施,所有客房沿塔的外沿悬空布置,很是壮观。威尼斯酒店(7000间客房)更是将运河引入酒店,沿水系布置各种游乐设施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许多高档酒店的装饰大量使用了东方文化元素,步入酒店,很有亲切感。
至于参观的几个大师的作品,就更不用说了,他们的作品,主要是品质的追求,如洛杉机的盖蒂艺术中心(迈耶设计),华盛顿的国家美术东馆(贝聿铭设计)等,我在那里拍了二百多张照片,虽说过去在杂志上看过,但亲临其境,为大师的匠心所震撼,天色晚了,提着相机,久久不忍离去。
四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。这次接触的主要是华人导游。这些人有的精通几国语言,也会讲中国方言,走到哪里,侃侃而谈,不乏对国际时事和中国政治的评论,很容易沟通。他们恪尽职守,遵守合约,不受小费。几天相处,就成了很好的朋友。
值得一提的是,美国的人才教育,从小孩抓起。旅程的最后一天在纽约,下午朋友们去购物,下着雨,我不愿去,就一头钻进了马迈现代艺术中心。这是一个前卫性的艺术馆,很多作品成人也难以理解。使我感到惊奇的是,许多美国人带着他们的小孩一起观看,喝咖啡,聊天,这又是一番境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