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或许因为历史上同属江南省的地缘情结,或许是志同道合的心灵契合,4月23日下午,我会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丁恩师,秘书长王格平,副会长华明、冯云飞、李黎等,与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候任会长周功民、秘书长张少中等在我会文化交流协会所在地——海口太阳城大酒店再次相聚,座谈交流。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、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,原海南省旅文厅副巡视员陈文宝,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,原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晓剑,海南省安徽商会创会会长刘笃寿,书香海南文化传媒总裁钟国骏,中旅海南酒店事业部负责人丁晓兰等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本次活动。大家就苏皖在琼乡友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
座谈交流由王格平秘书长主持。他以4.23世界读书日和复旦大学海南校友会当日的读书活动为开场白,让大家一开始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交流色彩。

周功民会长在发言中说,徽文化能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,与敦煌文化、藏文化一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,主要源于其地域性文化特点。徽文化与苏文化不可分割,两者都属于长江文化(江南文化)体系。明年是研究会成立二十年,安徽商会和研究会正在酝酿筹备庆典活动,非常愿意与江苏商会文化交流协会紧密合作、联手共建,共同挖掘、研究、传承好江南文化。

张少中秘书长介绍了徽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初心和历任会长的情况,以及近二十年来举办的“五四运动与陈独秀学术报告会”、“赵朴初佛学思想研讨会”、“张晖景区创新实践对海南旅游发展的启迪研讨会”等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活动。他特别指出,近年来安徽商会与江苏商会因掼蛋活动加深了解,相信未来,双方会因文化的交流而让友情升华。

陈文宝副巡在发言中感叹自己作为离家三十多年的江苏人,对故乡的牵挂一直都在。他认为,江苏商会文化交流协会虽然成立较晚,但有罗一民主席的指引,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。他同时认为,文化交流协会应定义为非学术型的实务型组织,以开展活动为抓手、以促进家乡与海南的交流为目的。协会间要加强交流,要找到江南文化与海南对接的切入点。如何在文化交流中达到心灵契合,需要大家认真思考。这也是协会的立身之本、核心所在。

陈江馆长说,作为在南京工作生活了28年,后又回到家乡的海南人,用海南人的眼光来看江苏和安徽,有不一样的视角。江南生活精致富足令人向往,江南文化给人的印象是小桥流水吴侬软语。无论是徽文化研究会还是江苏文化交流协会,都有着深厚的文化造诣,都将在海南起到潜移默化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。希望能将江南的精致风潮带到海南来,引领海南的生活时尚。陈馆长还回顾了海南博物馆在促进苏琼文化交流方面做的工作,如举办的云锦与黎锦的pk展览、“江海毓秀——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”等。今后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苏皖琼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,在互相展示各自有地域特色的风物人情等方面有新的突破。

罗一民副主席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。他说,徽文化研究会提升了徽商影响力,也为安徽老乡在海南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。苏文化协会刚刚成立,要多向他们学习,希望能作为后起之秀,奋起直追。他说,海南有两个独特之处,一是作为显性存在并被大家充分认可的气候优势。生态海南、旅游海南,是海南的招牌。另一个是潜在的,就是海南深厚、独特、丰富的文化。海南的本土文化、华侨文化、红色文化构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。海南建省之初,勇立潮头的一批人,从五湖四海奔赴过来,形成了独特的改革创新的海南当代文化。在当前自贸港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大背景下,海南这片热土上正在形成放眼国际、蓬勃向上、开放包容的新海南文化。他强调说,海南的良好生态吸引、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文化人。如果能用好这些资源,海南的文化质感将会有很大提升。他充满期待的说,江苏与安徽要开展好各自的文化活动,同时要加强省际交流,提炼好发扬好“江南文化”,共同努力,促进江南文化与海南文化的交流,希望不久的将来,“文化海南”能和“生态海南”一样,成为海南的又一张金字招牌。

座谈会上,与会嘉宾谈笑风生,畅所欲言,妙语连珠,无论是对往昔的回顾还是对未来的展望,都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海南的期待。

最后,丁恩师会长代表文化交流协会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达了诚挚谢意。同时表示要虚心向徽文化研究会学习,脚踏实地组织好开展各项活动,将推进三地文化交流的重任担当好。